朱棣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雖然做事風格和朱元璋有些相似,但他多了幾分理性以及謀略,尤其是在國家戰略方面,朱棣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將國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以此達到震懾北方游牧民族的目的。
其實越是有能力的人,流傳的故事就越多,朱棣也是如此,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微服私訪青樓的故事,一直被廣為流傳。
當然了,民間故事總歸沒有歷史依據,看看樂呵一下就可以了,可別當真了。
話說公元1402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成為了明朝的皇帝。
登基之后,朱棣趁熱打鐵提出了遷都的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很不解,南京是繁華之地,為什麼要遷都北京那個蠻荒之地去受罪?
要知道元明時期,北京還是邊陲的苦寒之地,人口,經濟都非常落后。因此許多人提出了反對,但都遭到了朱棣的駁回。
不過來來回回幾次之后,朱棣被弄得心煩意亂,于是決定微服出宮,到京城的繁華街道里去散散心。
早朝之后,朱棣換上一身素衣,帶著兩個貼身侍衛出了宮。
第一站自然是南京十二廊中的花鋪集市,正所謂「花鳥魚蟲」,賞花,玩花,是古人最為流行的休閑活動之一。
白居易《買花》寫得好: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這首詩把花鋪集市的那種熱鬧場景,以及各種花朵的美艷之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京的花鋪集市絕不比唐朝的差,畢竟明朝已經吸收了元朝以及許多外來的花藝技術和品種,加上幾百年間的技術更迭,明朝的花鋪集市只能更美,更繁華。
不過完美之中也有瑕疵。
前面說過,朱棣是通過發動戰爭才得到的皇帝寶座,在戰亂的幾年中,許多百姓也都遭了殃,有些人就流落到了京城成為了乞丐。
這不,有一個小乞丐正在花鋪集市的角落里行乞。朱棣心生憐憫,從身上拿出了十個銅板放在了乞丐的碗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