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中有這樣一個詞,指的是人要是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詞就是臥薪嘗膽。
說起臥薪嘗膽這個詞,還要追究到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在此之前,這兩國一直是并列于中華文化之外的存在,隨著與中原文明的不斷接觸,才最終融合,性質地位與楚國類似。
這兩個國家在春秋末期,成為了當時華夏大地上,實力接近一流的國家,然而,越國在和吳國的作戰中大敗,越王臥薪嘗膽20年,才得以復國。
越國后期內亂,西方的楚國,趁機占據了越國絕大部分疆土,于是,剩余的古越族人,在長江沿海一帶,匯集了眾多古越諸部,俗稱百越,至此,退出了爭霸中原的舞台。
隨著秦國的統一戰爭逐漸落幕,分裂800多年的國家終于重歸統一,然而,身為祖龍的秦始皇,豈會甘心如此,于是命令大軍進攻南方的百越,想要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這個國家。
要知道,秦國雖然統一六國,但是南方的百越領土卻是南北長達七千里,領土面積十分廣闊。
于是,秦始皇調集七國之力,匯聚大軍50萬,浩浩蕩蕩的進攻,要知道,在對六國作戰的過程中,僅僅是進攻楚國的過程中,才動用了超過50萬以上的兵力。
由此可見,秦始皇對此的重視,原本以為穩操勝券,卻不曾想,百越之地的復雜程度遠超想象。
橫掃天下的秦銳士,卻被他們視為雜牌軍的百越軍隊打得丟盔棄甲,就連主將都戰死了。這也是秦軍與越軍的第一次作戰,同時也是最重要和最慘烈的一戰。然而,一個將士的逃脫,卻為後來的收復百越埋下了伏筆,這個人就是趙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