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有這樣一位優秀的清官,在告老還鄉之時,因多年以來未曾攢下太多積蓄,他便拉著十幾箱磚頭「撐場面」。當乾隆皇帝得知此事時,則將其箱中的磚頭全部換成金銀。這位得到乾隆皇帝嘉獎的清官究竟何許人也?在為官的過程中,他又有著何種成就呢?
這位得到乾隆皇帝嘉獎的清官便是孫嘉淦。幼年時期,孫嘉淦家境貧寒,這也使得他醉心學業,期望能夠考中功名,改變命運。西元1713年,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步入仕途。
雍正帝在位期間,因其多疑性格,許多大臣皆不敢冒險直言進諫,可
當雍正帝了解過孫嘉淦的提議後,同樣敬佩他的膽量,自此之後,孫嘉淦便升任為國子監司業,並得到雍正帝的重用。西元1735年,新帝乾隆登基。在乾隆皇帝了解過孫嘉淦的優秀事蹟後,便將其升任為刑部尚書,希望孫嘉淦能夠為大清國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
升任刑部尚書後,孫嘉淦秉公斷案,凡有冤假錯案之人,皆會得到孫嘉淦的平反。基于孫嘉淦的幫助,許多百姓的冤屈得以洗清,在這種情況下,孫嘉淦便成為百姓心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官員。
西元1738年,孫家淦擔任直隸總督一職。任職期間,孫嘉淦發現各地百姓因私釀獲罪,致使社會發展受到相應阻礙。基于這一原因,孫嘉淦上書皇帝,希望能夠解除對民間釀酒的禁令。在乾隆皇帝採納孫嘉淦的建議後,民間手工業生產水準飛升,民眾生活亦得到相應改善。
除以上功勞外,孫嘉淦在興修水利工程方面,同樣有著巨大貢獻。西元1739年,孫嘉淦曾提出在金門閘上下興建草壩,以此幫助河道恢復正常運轉。此後,孫嘉淦對永定河、南運河等河流的水利工程修建事業同樣做出巨大貢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