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酷刑叫「凌遲處死」,說直白一點就是「千刀萬剮」。
指的是用刀將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慢慢致死,肢解尸體后骨駭裝進簍子里,頭顱公開示眾,期限不定,可謂是一種殘忍至極的刑罰。
凌遲也可以稱作剮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
《五代史·刑法志》中有一句「千刀斬」就意為凌遲。因為此刑罰夠血腥恐怖能給人震懾力,就傳了下來。
自元朝開始,凌遲之刑使用于十惡重罪中的「謀反大逆」、「惡逆」、「不道」。
這種處決法不一定割多少刀,比方清末時期的做法就分了:
其實不止我國,世界上所有的君主專制政權,都有各種各樣的酷刑,用來懲治罪犯,維護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力。
如此殘忍的刑罰通常用在罪大惡極,不忠不仁、大逆不道的犯人身上,而中國古代卻有一位皇帝,年僅十六歲的時候便遭凌遲之刑處死,四肢被釘在牛車上,全身上下被生生割了1516刀。
這位慘不忍睹的皇帝就是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
回顧中國封建史,很多朝代都會爆發農民起義,因為底層老百姓不堪再忍受統治階層的苛政,不得不奮起反抗,建立新的政權。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這段時期,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
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