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竟有一個官職,其權力居然比皇帝還大?這個官職在一朝間長達200多年,卻只有2人曾任職過。這段歷史的謎題如同一場充滿權謀和神秘色彩的戲劇,這個擁有如此龐大權力的官職究竟是什麼?為何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只有極少數人有資格擔任?
1612年秋,當紫禁城里的萬國來朝仍在繼續,明神宗朱翊鈞正值中年時候,而在遙遠的東北之地,卻誕生了一個命運與眾不同的嬰兒,他就是後來大清王朝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王——多爾袞。
多爾袞生于努爾哈赤的次子皇太極之下,是努爾哈赤諸子中最具軍事才能的一個。
16歳那年,多爾袞率軍攻打察哈爾部,大勝而歸。皇太極見他年少有為,特地賜他字「墨爾根戴青」,意為「青色戰甲」。從此之后,這位勇冠三軍的鐵血將領,在后金(大清前身)的戰場上屢建奇功。為了獎勵他的戰功,皇太極還特意封他為鑲白旗主,讓他統領這支后金最精銳的禁衛軍。
至此,不到20歲的多爾袞,已經功成名就,成為大清王朝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他與皇太極并肩作戰多年,對待他幾乎如同親生兒子一般。
1643年,正值盛年的皇太極突然駕崩,終年僅38歲。這對后金帝國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皇太極并未選定太子,諸弟為了皇位展開混戰似乎在所難免。
就在這危急關頭,多爾袞果斷發揮領袖風范,第一時間率領眾將入宮慰問,穩定局勢。在他的主導下,諸王達成共識,擁立年僅5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是為順治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