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後來者,不要再走老路
如果說來北京要去逛什麼景點,那故宮一定是必須要去的地方,可不知道大家在經過隆宗門的時候,有沒有抬頭看一眼,因為這里,藏著故宮一件非常奇妙的東西。
隆宗門的匾額之上,直插著一支箭。
詳細視訊:北京故宮隆宗門的匾額上,為何要插一支箭?200多年來竟無人敢拔
1
這支箭看起來有些年頭了,箭身已經腐朽為了深棕色,如此特殊的「古董」,究竟是何人留下的呢?
有人說,這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城的時候射在了匾額之上。
可這個說法,卻有些站不住腳,畢竟李自成當年在撤離北京時,為了不讓皇太極坐享其成,便點起了一把大火,把明朝皇宮燒了個干凈,頗有種「得不到就要毀掉」的意思。
也因此,雖然清朝也是定都北京,但清朝的紫禁城基本都是在明朝的地基上中心修建的,更不要說匾額之上還寫著漢語和滿語兩種語言,明朝總不可能未卜先知,特意掛一個帶著滿語的牌匾來「喜迎大清王師」吧。
不過這支箭雖然不是李自成射的,但射箭之人,倒是能勉強跟他算是「同行」。
話說在清朝入關,在中原穩住腳跟以后,不少明朝遺老依舊在堅持「反清復明」的大業,雖然在這其中,有不少人的確是一心復明,可更多人,都是借這樣的噱頭,來達成自己占山為王,甚至是改朝換代的目的。
2
這其中,就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白蓮教。
從唐宋時期白蓮教誕生開始,白蓮教就和造反扯上了關系,基本后世每次農民造反、起義,都少不了白蓮教的身影,傳說明朝朱元璋的起義部隊中,就有白蓮教的存在,那麼到了清朝,他們更是成了一股堅定的反清勢力。
在乾隆時期這個紙面上還稱得上是「盛世」的年代,白蓮教一直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可到了嘉慶帝的時候,情況卻出現了轉變。
許多人都認為是嘉慶能力不夠,才導致了沒能守住他老爹的「盛世」,可只有嘉慶明白,乾隆那時候的「盛世」,都是靠透支未來的國力來實現的,嘉慶有心想當一個「裱糊匠」,可實在是無力回天。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