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漫長的華夏古代史,太監絕對是歷史舞台中極具分量的角色,很多人聽到「太監」一詞,便嗤之以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歷史上有太多太監作惡多端,留下了千古惡名。
秦朝的趙高、唐朝的高力士、李輔國、明朝的王振和魏忠賢,都用自己的手段,影響了執政者的判斷,從而造成了多起歷史慘案的發生。但是在我國五代十國的后唐,有一位名叫張居翰的太監,他冒著被砍頭的風險,故意錯讀了圣旨,在之后不僅沒有被皇上處罰,還拯救了上千人的性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安史之亂爆發,唐朝國力迅速衰退,在政權崩塌后,華夏歷史正式跨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陸群雄割據,各個勢力都在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國力,吞并他國勢力。
當時的后唐和后蜀因為國家相鄰,后唐開國皇帝莊宗李存勖便有了帶兵攻打后蜀的想法。李存勖在唐朝末期擔任檢校司空的職位,并且隨著父親的死去,他襲得父親河東節度使的職位,成為了晉王。
唐朝政權崩塌后,他的力量并沒有因此削減多少,因此建立后唐,成為皇帝,成為五代十國期間實力不可小覷的國家。
在得知了李存勖準備率強兵攻打自己的時候,他害怕極了,急忙組建三萬人的軍隊抵抗,卻在短短一月不到被擊潰。看著手底下的藩臣一個個投奔了后唐,他知道自己也需要做出改變了。
王衍讓手下將自己捆綁,并且帶著棺材,直接去到了后唐投降。李存勖一看,內心欣喜,沒想到這王衍竟如此沒有骨氣,隨后便命人火速接手前蜀的所有地盤和政治經濟工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