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帝王生活,是怎樣一幅光景?錦衣玉食,不能形容其萬一。后宮佳麗三千,無法訴說其奢靡。
無論昏庸還是賢明,史書上總有記載,只因他們將全天下的權力都集于一身,欲之所在,頃刻即達。
只因他們的決定,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都會發生改變。然而世人沒想到,曾有一位帝王,沒能享受這種待遇。
歷史久遠,資料難以補足,編撰的虛假無法,勝過對史實的追求?可足足六十年的統治時間,難道還不能總結出只言片語?
若非性格惡劣,殘忍狠毒,又何至于這般悲涼。
他便是夏朝時期篡位的帝王——寒浞,當他只能給后世帶來惡劣影響以后,六十年的歲月,也成了荒唐。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儒家思想提出這樣的想法,原因就在于殘酷且真實的歷史,讓人一次又一次失望。
農夫與蛇的故事,不止一次地發生以后,人們再也不愿意相信,德行真的能夠拯救改變怨恨。
寒浞便是典型中的典型,無論在家族還是被流放到外面,他從來不曾思考應該如何報答別人的恩情。
因為是家里的獨苗,父母對寒浞總是十分驕縱。無論犯下什麼錯誤,永遠有一個可以開脫的理由:他只是一個孩子。
的確,寒浞是其父母之子,但并非是所有族人的孩子,當越來越多的族人用忍讓退步,換來寒浞的得寸進尺以后,終于忍不住要將他驅逐。
而他的父母一次又一次求情,卻從未換來寒浞的成長。
等到寒浞逐漸長大成年,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反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