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唯一一座夫妻都是皇帝的帝王陵,它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的梁山。自公元706年武則天去世葬入地宮后,距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乾陵規模非常大,歷經千年風風雨雨,地面建筑僅剩下一些石刻,可地宮依舊保存完整。
歷史上也有無數盜墓者前來盜掘,都因種種原因失敗。乾陵實在太特殊了,它身上有太多的秘密待解答。今天筆者給大家乾陵61個無頭石像的故事,它們為何無頭,這里面又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乾陵石像位于乾陵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共61個,西側32個,東側29個。這些石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們多稱之為「賓王像」、「蕃像」。仔細觀看這些石像,發現他們打扮有所差異,但是姿態都很恭敬。
這些石像雙手都抱著笏板。所謂的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持的狹長板子,材質一般是象牙,上面可以寫一些上朝時需要說的事情。
來到乾陵的游客,無一例外都對無頭石像產生一個疑問,這些石像的頭去了哪里呢?根據晚清最早傳教士拍攝的老照片,百年前這些石像就已經沒有了頭部。事實上,明朝時期這些石像就出現了破壞情況,有詩云:「赤馬剝落離倒旁。」
長久以來,關于乾陵無頭石像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洋人偷走說;二是附近村民破壞說;三是地震說。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