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初春,南開大學的校園,一片生機盎然。
穿過游廊的二樓,獨坐辦公桌的校長張柏苓,正認真看著手中那張求職簡歷。
待慢慢看完,這位德高望重的校長,連連發出驚嘆聲:奇才!果然是奇才!
在人杰輩出的民國時代,張柏苓手中的這張簡歷,不管是對南開大學的發展,還是中國史學事業的進步,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彼時,那張紙上是一個青年簡單的自我介紹——
蔣廷黻,湖南省寶慶府人。
11歲入明德學堂就讀,接受西式教育。
17歲赴美留學,在派克學院半工半讀;期間組織俱樂部,積極參加各項社團活動。
22歲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就讀;曾任美國東部各大學中國學生夏令會主席;逢華盛頓會議期間,正式加入「中國留美學生華盛頓會議后援會」,并擔任后援會英文刊物編輯。
28歲完成論文《勞工與帝國》,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當仔細讀完這張簡歷后,張柏苓立刻放下其他的聘書,為這張紙蓋上了鄭重的簽章。
至此,這個叫做蔣廷黻的留學青年,正式成為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
此后的多年時間,蔣廷黻以驚人的才學和毅力潛心研究中國近代外交史,并率先在傳統歷史系中系統講授中國近代外交史問題,成為中國近代外交史教學研究的先驅者,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正是師從于他。
即便后期輾轉清華、又棄文從政,可由他先后編著的《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蔣廷黻回憶錄》等書籍,為中國的近代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蔣廷黻的名字,也成為公認的「中國近代史鼻祖」!
可讓人遺憾的是,這個在歷史學界乃至政界都難能可貴的卓越人士,卻唯獨在感情上有著難以涂抹的污點;他與原配唐玉瑞將近20年的婚姻拉鋸戰,也讓這個有著「司馬遷之才」的傳奇人物,一度成為民國街頭巷尾議論的八卦和笑柄。
從成就杰出的歷史學者,到聲名狼藉的「負心漢」,造成蔣廷黻人生污點的原因,恰如《傳記文學》社長劉紹唐的評價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