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
民國正是這樣的一個時代,它是軍閥混戰、內亂不斷的動蕩時期,也是大師輩出、群星閃耀的璀璨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壇涌現了一批杰出的學者、作家,像新文化運動領袖、第一位提倡白話文的胡適,上海灘傳奇女作家張愛玲,民國多情才子、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還有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等。
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民國時期大咖云集,文人相輕的事自然也是時有發生。像民國時期的梁宗岱,經常因為對文學見解不同而引發爭吵,曾舌戰林徽因、拳打羅念生,據說他與人動手的次數不下百次,堪稱民國文壇的武林高手。
像罵遍民國無敵手的魯迅先生,一直是不平則鳴,以筆代伐,被他罵過的政客、文人不計其數。像郭沫若與魯迅先生同為文壇名人,由于文學主張和政治見解不同,兩人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罵戰。
民國時期的文壇就是這樣,思潮碰撞、你爭我辯。但胡適卻是一個例外,他被魯迅先生罵了10多年,卻從不還口。
胡適是學界名流,他在文壇屬于領袖人物,在政壇和社會上也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實胡適與魯迅早期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發起人,當時魯迅對胡適文學革命的氣魄十分贊賞,還在《新青年》上發表了許多白話小說,來支持新文化運動和胡適,而胡適對魯迅的作品也非常欣賞和推崇。
後來段祺瑞政府邀請胡適參加善后會議,這個曾說十年內不碰政治的文壇領袖胡適,卻在權貴的邀請下,欣然參加了,這無疑引起了很大的輿論,青年學生們更是對胡適的行為表示反感,有的甚至發文對他進行了人身攻擊。而魯迅先生和胡適也因為所走道路的不同,漸行漸遠。
魯迅先生像個英勇無畏的戰士一樣,面對當時丑惡的舊時代,他旗幟鮮明、敢于批判,力圖用自己的文字喚醒沉睡中的國民,把那個舊時代徹底粉碎。正如他的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