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街亭之戰中,馬謖的失守無疑成為蜀漢大軍失敗的轉折點。若換成魏延去守衛,結果會有所不同嗎?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員調動,卻關系到第一次北伐的成敗。要深入分析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當年戰場上的種種跡象——它們似乎早就透露出,街亭注定難以固守。
那一役,馬謖被諸葛亮派往前線,只把守要道;誰知他稍有閃失,大好局面便支離破碎。當蜀兵從隴右敗退之時,一行行落寞身影映著夕陽,又有誰不為前線將士的折損惋惜?此番調兵遣將,若非馬謖失守,蜀漢豈有北伐失敗的結局?
然而,就在馬謖兵敗之后,魏延也曾奮力收復街亭。可最終,這要塞還是再次落入敵手。
公元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國,一舉占領隴右四郡,魏軍措手不及。為防備魏援,他派遣馬謖前去守衛街亭關口,意在打擊從長安方向來的魏援。
馬謖此前立下赫赫戰功,諸葛亮派他前去,也是看中他有勇猛過人之處。足見諸葛亮對馬謖寄予厚望,把守街亭關口,任務艱巨,馬謖向來大氣磊落,將士們也對他推心置腹。
然而,馬謖終究還是辜負了諸葛亮的囑托。面對號稱八十萬的魏軍,馬謖并沒有意識到,諸葛亮的戰略用意,并非是與強敵決一死戰。
諸葛亮的真實目的,是要馬謖牽制住魏援,遲滯其前進步伐,為蜀軍爭取在隴右建立戰略優勢的時間。一旦占領隴右,再與援軍夾擊魏軍,這才是諸葛亮的全局部署。
然而馬謖并未看清諸葛亮的良苦用心,他迷信街亭險要,堅信可以與魏軍決一死戰。這就等于是自斷退路,誤判了局勢,也辜負了諸葛亮的囑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