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固有一死,但這死后葬身之所卻有所不同,值得肯定的是所有人選擇的一定是一塊風水寶地外加一口上好的棺材,還有豐厚的陪葬品。
陪葬品
「莫道荒煙蔓草墟,千秋有恨尚留諸。」
清代黃宗羲路過一墓時作下這首詩,歲月更替間那墓已不復往日風光模樣,但就在不久前此墓被發現并在里面挖出了一口金絲楠木古棺,還牽扯出了一件千古謎案。
而古墓中的其他發現更是讓考古學家們欣喜若狂,能讓考古學家大為吃驚的金絲楠木古棺到底有多值錢?古棺里「住」的到底是何人?這件千古謎案又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千古謎案。
千古金棺是在「慈溪縣石台」就是現在的余姚市河姆渡鎮車廄山的一座古墓里被挖出,這個千古金棺渾身是赭紅色,主體保存得很好。
金絲楠木棺
考古專家對它進行了測量:長達2.37米,寬有0.7米,高是0.92米,厚度大概在11厘米,重量更是達到了1500斤。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古棺的材料竟是非常珍貴的金絲楠木,金絲楠木在古代是皇家用木,它是一種尊貴地位的象征,是皇帝和極少數王侯將相的專屬用木,比如皇帝的龍椅就是用它制作的,可見其珍貴程度。
金絲楠木的成品密度很大,表面帶有金色花紋之外還泛有類似綢緞的光澤,非常華麗大氣,更為可貴的是它本身不易腐爛,耐腐蝕防水浸,特有的木香氣又能夠防蟲鼠。
金絲楠木不僅是皇家用木,其它的用途也很廣泛,可以用來搭建房屋還能夠用來制作傢俱、棺材等。
金絲楠木
現如今的金絲楠木來源更是少得可憐,要不就是陵墓、老傢俱、皇宮;再者就是生長在四川深山老林的野生金絲楠木;還有就是需要千年才能形成的地下金絲楠沉木。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金絲楠木數量也是少之又少,到明末時期瀕臨滅絕,一是因為它生長奇慢,生長規律迫使金絲楠木大器晚成,成為棟梁就要百年之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