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代對于人們的墓葬方式十分講究,而墓葬習俗也是中華文化拼圖中的重要一角。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人們對于墓葬也有等級劃分,生前越是高貴之人,墓葬的方式就越特別。
對于一些王公貴族來說,他們都想讓自己名流千史,離開人世之后,還能讓自己的肉體永存在世間,所以他們常常會用一些防腐劑,來保護自己的尸首,他們通常會在嘴里放入一顆玉石,在棺材中用各種各樣的香草覆蓋,來達到防腐的效果。
但是隨著長時間的沉淀,以及科學技術的欠缺,許多尸體到了如今都已腐爛,很少能夠看見保存完好的尸體,但在邯鄲寺廟中,就有一具高僧的尸體,肉身經過千年都未腐爛。
在古代社會上,佛教就是中國的一大教派,自兩漢傳入中國之后,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成為了信仰人數最多的教派之一。在唐朝的時候,就有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他也成功從西方帶回來許多佛教的書籍和著作,在當時佛教也是最鼎盛的時期,不管是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都對佛教非常的信賴。
因為佛教所弘揚的眾生平等、因果輪回的思想,和人們的思維,以及封建國家的治國根本理念極為相似,所以深受中華人民的愛戴。
到了唐末后期,五代十國的出現,讓社會安定的局勢開始了動蕩,當時各地狼煙四起,硝煙彌漫。面對這樣的一個社會,人們能夠共同做到的一點,就是對于佛教的信仰和熱愛。這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佛教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在之后的時期里,有著許多外國的佛教信徒來到中國傳播佛教的思想,這些人也被尊稱為大師,當時的人們更是對這些大師十分敬重。其中慈賢法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中印度摩揭陀國人,慈賢法師來到中原之后,就一直致力于傳播佛教的思想和文化,他也經常會講經傳道,甚至會翻譯一些非常晦澀的經文。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