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南宋詩人陸游的名句,他歌頌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跡。
如果翻看歷史,會發現三國以后的名人幾乎都是諸葛亮為偶像,如今的語文課本、歷史課本也收錄了他的文章和事跡。

人們常說「莫以成敗論英雄」,諸葛亮雖然沒能消滅曹魏、中興漢室,但他的忠心、才智足以垂芳千載。同樣是權臣,他與曹操、司馬懿等人相比,就能看出其人格的高尚。
劉備駕崩后,他盡心輔佐阿斗十數年,亦臣亦父。
他的一番苦心,就集中體現在《出師表》。《出師表》寫于227年北伐前,文辭真摯感人,一直被歷代學習和傳抄。
曾有人在甘肅莫高窟發現了一部《出師表》墨跡手稿,因字跡絕佳被買走,經過收藏家鑒定為李邕真跡。清乾隆時期,此作被收入內府之中,上面還蓋有嘉慶、宣統的大印。清亡以后,此帖流落民間,被發現后得以妥善保存,建國前夕帶到了台北,至今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經過鑒定家判斷和科技手段的研究,確認這件作品的紙質距今已有1300年以上歷史,再與李邕書法比較,最終判斷為真跡。這件《出師表》有兩大珍貴之處,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墨跡真品,二來它是李邕親自書寫的未完成的草稿。相較于碑、帖,草稿更為真實可靠,筆法自然無遺。
《出師表》現存46行、250余字,寫到「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之前,單字大小約3.5厘米。董其昌曾經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右軍如龍,北海如象」,而「北海」指的就是李邕。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