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唐朝詩人比較多,經濟也比較繁榮,對于唐朝文化而言,其傳播者也是非常多。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唐玄奘,他把華夏文化傳入古印度,不管從演義到正史,都能證實唐玄奘將華夏文化傳入古印度。后人將唐玄奘傳播文化之事,或寫成演義,或編成戲詞,或編成評書,弘揚他傳播華夏文化的精神。
在唐朝時期,除了唐玄奘出使印度外,還有很多人也將華夏文化傳播至鄰國。說唐玄奘是一個外交家,那麼,唐朝還有一個外交家,堪稱一代傳奇,那便是王玄策,曾三次出使古印度。
事情是這樣的,在1994年,一支考古勘察隊,在西藏吉隆縣境內發現一塊石碑。發現石碑的時候,位于海拔高度4130米,也是西藏現存地理位置最高一處。其石碑寬81.5厘米,高30厘米,正中有七個大字「大唐天竺使出銘」。由于石碑樹立于風沙猛烈之地,經長年風沙侵蝕,一部分字跡已經模糊。據專家統計,殘存有220字左右。
據專家初步釋讀,在石碑上發現了一些線索,對石碑的年代與性質基本探明。據石碑記載,此碑刻于公元658年。還記載,唐朝王玄策率領劉嘉賓、賀守一等人歷盡艱難險阻,出使天竺國,途徑「小楊同」等路過吉隆,于此,將其功績記于此碑。這一發現,讓專家驚嘆:原來此人真的存在。
後來,根據專家推測,民間所流傳王玄策征服天竺國之事,實屬存在,并非傳說。據史書記載,王玄策曾帶領30人出使天竺國,后征服天竺國。這與石碑上所記載的完全吻合,更說明王玄策確實出使古印度,并與古印度有著很好的交流,更向古印度傳播華夏文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