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中,有關皇位的爭奪,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而在這之中,又以清朝康熙年間九子奪嫡最為激烈。
不過世人不知道的是,表面上,雍正成了九子奪嫡的最后贏家,但實際上,手握大權卻不參加奪嫡的十二爺胤祹,才是真正做到了悶聲發大財。
其父親康熙在位61年,母親足足活了97歲。而胤祹的一生更是沒多大憂慮,享盡榮華富貴。
時間回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彼時乾隆正在江南一地玩耍,卻意外收到宗人府傳來的噩耗:
千萬不要誤會,宗人府提到的定妃,并不是乾隆皇帝的妃子,而是康熙的眾多嬪妃之一。真要算起來,那是乾隆奶奶那一輩的人物。
乾隆詢問宗人府官員:定妃病逝,時年多少?宗人府官員叩首應答:回稟皇上,定妃今年九十有七。
乾隆默不作聲,感慨萬千,這位妃子竟然如此高壽,隨即對宗人府官員說道:定妃遺體在親王府中多停放幾日,朕盡快前往祭奠。
原先打算在江南其他地方游玩的計劃,不得不擱置,宗人府官員前腳剛走,乾隆便下令回京。
幾天之后,乾隆趕到親王府,并親自為定妃奠酒,這位年齡高至九十七歲的定妃,其實也就是履親王胤祹(乾隆十二叔)的生母。
而等到乾隆見到十二叔時才發現,他竟然也已經兩鬢發白,年逾七十。
乾隆恍然,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十二叔也垂垂老矣。生老病死無法逆轉,只能勸對方不要太傷心,一定要保重身體。
按道理來說,清朝皇帝和親王之間的關系都比較一般,為何乾隆卻對胤祹如此關心呢?
在帝王眼中,為親王感慨,可不是讓他們情緒出現波動的理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