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0年,江蘇淮安府山陽縣有位名叫吳銳的商人家,滿懷欣喜地迎來了一個兒子。
吳銳雖然身為商人,卻對兒子寄予了厚望,為他取名「承恩」,取字「汝忠」。
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銳之所以對科舉做官有著執念,是因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官身,雖然只是九品之外的學官,卻也使家族門楣不同。吳銳沒能繼承家學,只能靠經商為生,所以便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
遺憾的是,吳承恩雖然自幼聰慧、文采出眾,十七歲中了秀才,但誰也沒想到,他的科舉之路便止步于此。此后7次鄉試、20年奔波,始終未能更進一步。
然而,宦途困頓的吳承恩卻在另一條賽道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那就是創作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
他寫《西游記》,大約是從50歲左右才下筆,但只寫了十幾章,直到58歲辭官歸鄉后才重新正式開始。
吳承恩是個倔脾氣。他一心科考、不肯捐官是倔,受了誣告、憤然辭職是倔,將余生都投入到一部小說的創作中更是倔。
當時的社會環境,對文學小說創作的非常鄙視,是會遭受文人們口誅筆伐的。
明朝初年有個叫李昌祺的文人,才華富贍,學識淵博,為官清厲剛正,最高做到了廣西布政使。但就因為寫了本短篇小說集《剪燈余話》,死后「議祭于社,鄉人以此短之」,意思是家鄉人討論祭祀當地賢人時,因為這件事取消了他的資格。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因為寫了小說,被與吳承恩同時代的官僚田汝成寫文罵了個狗血淋頭。
吳承恩化名「華陽洞天主人」,創作了《西游記》,曾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