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別多。
我們的人生,仿佛總是在不斷地告別,告別友人、告別愛人、告別親人。
由于交通不便、行路緩慢,通信也不發達,離別對古人來說是更為悲哀的事情。所以「送別詩」也就成了詩詞創作中一個重要的類別,無數詩人在送別時,都曾寫下令人肝腸寸斷的詞句。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白居易說,「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屈原說,「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辛棄疾說,「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那麼,古往今來,能稱得上送別詩第一的,在你心里應該是哪首呢?
在筆者心中,經典有無數,但是第一當屬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清晨,一陣細雨洗去了客舍外、楊柳葉上的浮塵,整個世界都顯得格外清新明麗。
親愛的老朋友啊,請你再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后,就難以再遇到故舊親人。
這是一首絕句,只有四句二十八個字。篇幅有限,無法詳細地描寫如何設宴、如何餞別、如何依依不舍,所以王維只選了宴席上勸酒的一幕。
但這一杯酒里,有著深厚的情意,有著殷勤的祝愿,更有著不舍的挽留,將依依別情寫得婉轉真摯,動人心魄。
唐及唐以前,許多詩歌都是根據樂府曲來寫的,而王維的這首詩,卻被譜上曲子,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傳唱了上千年。
我們先來細讀一讀這首詩。
首句交代了時間、地點、天氣和詩人所處的環境。
唐代長安有兩個重要的送別地點,一是長安城東二十里的灞橋,另一個便是長安西的渭城(即咸陽)。
灞橋送別,多是送那些向南或者向東的人;而渭城送別,多是送那些向西南或西北的行客。
著名的絲綢之路,即從長安出發,經渭城向西至敦煌,或取道北路出玉門關,或取道南路出陽關。
無論哪個方向,都是靠近國境線、有大量駐軍護衛的地域,生活水平和風土人情都與中原有著巨大的差異。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