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里,提到老話有說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雨,他鄉見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洞房花燭可以和其它三大事相提并論,可見這男女新婚,是多麼頭等重要的事兒。
「洞房」這個詞由來已久,直至現在,居住的房屋形式早就改變了,我們仍舊把結婚第一夜叫做入洞房,婚宴后賓客嬉鬧新人叫做「鬧洞房」。而不會講成入樓房、鬧樓房。那麼,「洞房」這個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當年秦始皇造了阿房宮后,在全國各地挑選美女送進宮去供他玩樂。山西有一絕色佳人,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喚作三姑娘。三姑娘娉婷窈窕,若清水出芙蓉,因美貌被選入阿房宮。三姑娘性情剛烈,是個很有想法的姑娘,她不愿淪為附庸玩物,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夜,從宮墻翻了出來,越過驪山逃往家鄉。
三姑娘路經華山險道時,相遇了書生沈博。沈博亦恨秦始皇焚書坑儒,聽了三姑娘的故事后,心生同情,更為她清醒勇敢的行為所欽佩。兩人結伴同行,相敘良久,各自心生贊嘆,互為好感。二人相見恨晚,遂于華山的一座山洞里私定了終身,以天地為盟誓,結為夫妻,姑娘和小伙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姑娘和沈博的故事為人所傳誦后,人們皆為她勇敢追求愛情的精神所打動,在通往華山頂峰的路上修建起一座廟,為三姑娘塑像,稱她為三圣母。后世唐人根據三姑娘這個民間傳說,潤色創造出以三圣母與書生劉顏昌的愛情故事,進一步為世人所知曉,因為三姑娘在山洞定終身這個傳說,人們就把結婚的新房稱作為洞房。
上古時期,堯代帝摯為首領,勵精圖治,親自訪歷民間疾苦。這一日,他行至牧區,忽一陣暗香襲來,有一個美麗女子手持火種飄然而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