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不乏英雄惜英雄的美名故事,中國古詩詞的世界也有不少惺惺相惜的典故。唐詩巔峰上站得最高的兩位詩人便是李杜,雖然他們的高度參差不齊,但是他們的根基卻都落在一起——這塊藝術盛放的大唐土壤之上!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也是李白的生平摯友,他們的友誼可以在二人互贈的詩篇中為后人所感知。
不過喜歡云游四海的李白結交的朋友遠遠不止杜甫一個,正所謂詩酒趁年華,李白寫下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楊山人歸嵩山》等作品,都是他廣交好友的有力見證。在唐朝文化圈的歷史中,曾有過一次名垂千古的頂禮相遇,那就是李白、杜甫與高適三大詩人的梁園聚會。
梁園是西漢梁孝王建造的恢弘莊園,直到唐朝時都是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跡,只不過歷經千年摧殘,梁王時期的亭台樓閣都變成了高台斷壁,一切皆已灰飛煙滅。景色不堪,李白等三人的詩情卻高漲不已,他們以酒為伴,一杯接一杯,以詩助興,一首接一首,瀟瀟灑灑,廣留墨寶。
高適是著名的盛唐邊塞詩人,看慣了雪滿大弓刀的他望見這一番殘破景象,觸景懷情,揮筆寫下一首《古大梁行》。
《古大梁行》唐·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一千里。
全盛須臾哪可論,高台曲池無復存,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高適非常擅長寓情于景,善于將心中感懷與眼前之景高度融合,繼而揮灑出壯麗詩篇。這一首《古大梁行》,高適通過描寫魏王宮的由盛轉衰,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深切的興亡之嘆,在這份悲涼之外,他更將自己入仕無門的苦楚展露無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