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而詩歌更是其中瑰寶。然而,寫下那些絕美詩篇的才子,除了來自世間的文人墨客,還有許多出自靜謐的禪寺。
在歷史長河中,寫詩的僧人眾多。他們留下的詩篇,有的飽含激勵人心的精神,有的表達豪邁直率的情感,有的展現春風秋月的美景。如黃櫱禪師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貫休的"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以及志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都是千古流傳的經典詩句。
然而,在這些禪意盎然的詩僧之中,北宋時期的釋德洪卻憑借其特別的詩風,引發了社會的爭議。他擅長寫一些不合常規的詩,這些詩讀來讓人浮想聯翩。他的一首不太「正經」的詩作甚至引發了北宋才女的憤怒,也引發了后世長達九百年的爭論。
這個名叫釋德洪的詩僧,其本名叫慧洪。十四歲那年,他出家為僧,然而他并未將自己束縛在寺廟的生活之中。他擅長詩詞、散文、詩評等各種文學形式,而在他的筆下,詩詞則尤為生動,完全沒有受到禮法和佛法的束縛。
釋德洪的詩歌,充滿了自由的氣息,而他那引發爭議的詩作便是《上元宿百丈》。這首詩詞之妙,引得北宋才女對他大加斥責,而這場爭議也被后人傳誦了近千年,這首詩的內容如下:
上元宿百丈 釋德洪〔宋代〕 上元獨宿寒巖寺,臥看篝燈映薄紗。夜久雪猿啼岳頂,夢回清月在梅花。 十分春瘦緣何事,一掬歸心未到家。卻憶少年行樂處,軟紅香霧噴京華。
《上元宿百丈》描述了作者在上元節夜獨宿寒巖寺的情景,但其中寓含的情感,卻并不符合一位出家人的標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