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的最后一個皇帝,他飽經風霜,曾經他想逃離故宮,但是最后他再次進入故宮的時候,卻是以一個游客的身份進去的,成為了一個參觀者。
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三歲登基,但登基三年之后就趕上了武昌起義,後來,孫中山先生為了結束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和袁世凱達成協議,溥儀退位。
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是他仍然居住在宮中,而且當時他并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還是以皇帝自居。
享受著榮華富貴,直到有一天,他的弟弟溥杰告訴他,他已經不再是皇帝,直到那一刻,溥儀才知道,原來自己只是故宮內的皇帝,這片土地早已已經有了新的主人。
雖然如此,但溥儀的復辟之心卻不斷燃起,終于,他等到了張勛,并且被他擁護為皇帝。
于是,溥儀12歲登基,但可悲的是,12天之后,他又再次退位,因為張勛被段祺瑞擊敗,自己又沒有了靠山。
溥儀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這源于他的老師對他的教導,他的老師是一個英國人,不斷地給溥儀灌輸一些外國的知識,讓溥儀心生向往,他想逃離故宮,但他又插翅難飛。
後來,馮玉祥進入北京,這為溥儀的外出之行提供了機會,馮玉祥要求溥儀離開故宮,并以軍事武力相威脅。
曾經,溥儀多麼想離開故宮,但是直到這一刻,他卻有了萬般不舍,但溥儀還是不得不離開了。
那一年,溥儀18歲,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再次回到故宮的時候,已經年過六旬。
之后,他成為日本的傀儡皇帝,再之后,日本戰敗,他被送到蘇聯軍事法庭進行審判。
再到後來,回國又被關進了撫順戰犯營進行思想教育,直到1959年,溥儀才獲得特赦,成為一介凡人,褪下龍袍,回歸了普通人的生活。
北京之行
在他成為戰犯期間,當時他和很多的國民黨將領一同進行改造教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