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西方列強撬開了晚清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從封建社會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洋人紛紛涌入中國,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
當時,李鴻章作為清朝的門面擔當,代表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替慈禧太后背負了不少黑鍋,世人對李鴻章的評價也飽受詬病。
但外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卻頗高,德國海軍大臣科納德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李鴻章為「清帝國唯一有能耐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面對清政府任人蹂躪的凄慘局面,李鴻章做出過很多努力,也曾多次出訪外國,但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用事實證明了「弱國無外交」,而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出訪就是訪問紐約。
1896年,李鴻章奉命前往美國紐約參加世界和平年會,他希望借此機會展示清朝的風采,讓西方更好的了解清朝,以緩解列強對清朝的壓迫。
這次出訪,留下了一些珍貴的老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李鴻章身材高大,足足有一米八三,厚底官靴把整個人拔到了一米九。
他生得一雙三角眼,眼眥尖,目光內斂,黑白分明,一看就是聰明之人。
他的額頭寬廣,顴骨頗高,雙耳過眉,鼻梁挺拔,從面相看,這是標準的官相,難怪他能一路官路亨通。
李鴻章的身材相對于同齡老人來說,身材偏胖,但他走起路來腰背挺直,面色肅穆,整個人顯得頗為高大挺拔,威風凜凜,氣度不凡。
聽說東方古老國度的高官來紐約訪問,紐約一時間萬人空巷,50萬紐約市民紛紛涌上街頭,只為目睹這位口頭相傳的「大個子中國老頭」。
李鴻章抵達紐約后,在美國官員的簇擁下登上馬車,他身著黃馬褂,與美國官員談笑自若。盡管清朝飽受西方列強壓迫,但面對美國官員,李鴻章不卑不亢,不泄絲毫底氣,驚艷了整個紐約街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