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踏入宮廷,22歲即位后,短短數年,25歲便臨朝稱制,獨霸朝堂長達16年,這段驚人的歷程,竟被人們譽為一代賢后。
這是怎樣的一位君主,年少登基,卻在朝政中嶄露頭角,獨步權謀,統治天下。究竟是何種才情與魅力,讓其成為歷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鄧太后名綏,出身于一個顯赫的東漢貴族家庭。她的祖父是東漢開國元勛鄧禹,13歲便與劉秀相識,兩人交情甚篤。鄧禹曾力勸劉秀起兵,并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鄧禹有13個兒子,其中第6子鄧訓便是鄧綏的父親。鄧訓并不像其他兄弟那樣愛讀書,卻是個胸懷天下、德義雙馨的人。有一次,朝廷打算修建一條漕運水路,辛苦耗費了幾年卻沒有成功。
于是漢章帝任命鄧訓負責此事。鄧訓實地考察后,認為工程難度過大,于是提出放棄,得到了章帝的贊同。這樣不僅為國家節省了巨資,也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可見,鄧訓是個明智英明的人。
有這麼一位父親,鄧綏自小便受到良好的熏陶。
然而好景不長,13歲那年,鄧訓病逝,鄧綏悲痛欲絕,整日整夜地哭泣,甚至三年不食鹽菜。本已準備入宮的她,也因父親的離世而一度放棄。三年悲痛之后,16歲的鄧綏終于入選宮中。次年被封為貴人,開始了她波瀾壯闊的宮廷生涯。
入宮后的鄧綏,一開始并不如意。作為貴人,她榮辱完全取決于皇帝和皇后的態度。當時的皇后是鄧綏母親的表姐,兩人可謂一家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