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有面臨親人離去的一天,但是你知道現在有一種綠色殯葬嗎?傳統的土葬和火葬方式長期以來主導著殯葬文化,但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這些方式可能會釋放有害氣體、佔用大量土地,也讓人們開始尋求較為環保的替代方案。
據台灣殯葬資訊網說明,水焚葬(又稱鹼性水解或水火化)是一種通過化學反應處理遺體的方式,遺體會被浸泡在鹼性的化學液體(如氫氧化鉀)裡,經過數小時的處理後,有機物被完全分解,最後留下咖啡色液體和骨骸,咖啡色液體可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骨骸則磨成粉末後交給家屬。
圖片來源:pexels
這種鹼性水葬的骨灰是乳白色如糖粉般,不會像火化的骨灰那般粗糙,而生前植放在身體裡的金屬物,如心律調節器或補牙,也不用特別取出,都會在屍體水解後留下。
據研究,與火葬相比,水葬法的能耗降低90%,碳排放僅為其四分之一,且不會產生有毒氣體或污染物,土葬耗地費用高昂,火葬耗能又不環保,而水葬的成本和環境友好,也吸引越來越多人選擇。
而水葬技術最初用于處理動物屍體,特別是狂牛癥病例,但自2000年代起逐漸應用于人類殯葬,截至2020年,美國已經有21個州允許人體水葬,加拿大的幾個省份如魁北克和安大略,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區也相繼合法化,英國和其他國家也正在考慮將水葬納入合法殯葬選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台灣在人體上並沒有相關的技術,只有過寵物殯葬的案例,據環境資訊中心過去的報導說明,環境部水質保護司簡任技正儲雯蒂受訪時說,寵物水化是近年興起的行業,環境部評估後確認可按照既有規范排入下水道系統,不需要特別在《水污法》中制定新的規范。
目前的寵物殯葬產業,中央設有完整的「寵物生命紀念業」規范,但對于更細部的遺體處理或營業行為,不同縣市規范都不同,例如桃園市府明確要求寵物遺體只能以火化方式處理,高雄市自治條例則允許「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審認之方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