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末年佛教東傳,在中華大地逐漸普及后,不少文人都對佛理佛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如唐代的「詩佛」王維。
自然,也有不少文人遁入空門,一心向佛。他們往往通曉文藝,善于詩作,被稱作「詩僧」。
比如發明了「茶道」一詞的唐代詩僧皎然,寫出千古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宋代志南和尚,豪氣吟出「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的禪月大師貫休等等。
不過歷來詩僧留名不少,尼姑的詩詞作品留存卻極少。
今天就分享三首出自于尼姑筆下的詩詞,品味其中的清凈、淡然與生機。
炎威天氣日偏長,汗濕輕羅倚畫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銜花瓣到蘭房。
智生,清初女僧,俗姓黃,名埃,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她姿容端麗,性情敏慧,才情出眾,愛琴書,詩歌小令也寫得清麗唯美,時有雋句。未婚而寡,遂出家,年僅19歲病逝,留下了《金剛經注解》及幾卷詩文。
這首《夏詞》以極簡短的文字,描繪了夏日的熾熱和自然界的變化,展現出詩人敏銳的觀察力與對生活的細膩感悟。
首句「炎威天氣日偏長,汗濕輕羅倚畫窗ADVERTISEMENT
接下來的兩句「蜂蝶不知春已去,又銜花瓣到蘭房」,則描繪了夏日的胡蝶不知道春天已過,仍飛舞著,口中又銜著花瓣回到了詩人所在的蘭房。
詩人通過對生活細節的細膩觀察,將平凡的日常場景賦予了詩意,顯得別具一格,意境唯美令人神往。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