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風流。
在封建時代,普通人秋天多收了幾斗米尚且想納個妾,文人更是以紅袖添香為雅事。
他們喜歡在詩詞中贊頌美人,不厭其煩地描寫歌伎與青樓女子,很多人卻忘了家中的髮妻。
那麼,你知道在詩詞中提到妻子最多次的人是誰嗎?
不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不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李商隱,而是那個看起來似乎總是苦大仇深的杜甫。
杜甫年少時家境優越,祖父是唐代著名詩人杜審言,母親崔氏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小聰明頑皮,七歲就能作詩,早早就立志「
開元十九年,19歲的杜甫開始了優游河山的游學生活,24歲時開始參加進士考試,可惜一直不第。大概這時他父親正在兗州做司馬,他在齊趙一帶過了四五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
開元二十九年,即將而立之年的大齡單身青年杜甫,終于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他的妻子楊氏是司農少卿楊怡之女,比他小10歲,兩人感情融洽,琴瑟和諧,相濡以沫30年。
後來,杜甫科舉不利、求官也無門,困居長安十年。直到44歲才為了生存做了個參軍的微末官職,由于家中太窮苦,連小兒子都餓死了。
之后又經歷了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杜甫一路漂泊到成都。在好友高適和表弟王十五的傾囊相助,才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上蓋起了草堂,與妻兒過上一段風平浪靜的日子。
在貧苦和流離中,楊氏一直辛苦操持著家中生計,沒有抱怨沒有怨恨,只有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杜甫在不少詩中都提到了自己的妻子,從「仳離放紅蕊,想象嚬青蛾」的如花容顏,到「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的困苦蹉跎;從「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的刻骨相思,到「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的相知相守,杜甫對于楊氏始終一心一意,矢志不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